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首页)

广东成考吧 275 0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首页)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位于江苏省会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成员,教育部与江苏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东南大学历史

清末时期

两江师范学堂全景手绘

东南大学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三江师范学堂,学堂下设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农学博物科(后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手工图画科。

1906年5月,两江总督周馥易“三江”为“两江”,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条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1912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停办。

民国时期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

1914年8月,江苏省巡按使(即省长)韩国钧委任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1916年秋,鉴于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国家贫困,急需发展工业;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因为急需工业人才,南高遂设立工业专修科,开始时工科教育面较广,后逐渐偏重于机械制造与工艺。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议案,与会委员一致赞同。

两江师范学堂校训

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国立东南大学校下设6个学科,其中有工科,初时工科下仅有机械工程系。1923年3月,时工科主任茅以升会同工科李世琼等七位教授联名向校评议会、教授会提出增设土木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的议案,提案通过了校评议会、教授会两会的审议。

1924年秋,工科从东南大学划出,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组建成了国立河海工程大学。

1927年7月,教育行政委员会明令将原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等江苏境内专科以上的9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共设有9个学院,其中工学院的一部分在南京复成桥南京工专旧址,另一部分与其他大部分学院均在南京四牌楼国立东南大学原址。此时工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科、电机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建筑科、矿冶工程科、化学工程科、染织科等7科。

1928年2月29日,第四中山大学奉训令改称江苏大学。改名江苏大学引起校名风潮。4月24日,大学委员会以大学院337号训令,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建立初期,工学院与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时期一样,仍下设7科,后停办矿冶工程科和染织科。

1933年9月,工学院复办化工组,后改为系。

1934年11月,筹办机械特别研究班。

1938年8月,又发展为航空工程系,开创了中国的航空工程教育。

中央大学旧址

1937年增设水利工程系。

抗日战争期间,避难四川的台湾中央大学工学院下设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建筑系、化工系、航空系、水利系等7系。

1943年4月,汪伪政府行政院通过在南京设立中央大学案,恢复中央大学。建校初设理、工两院,但很快便合并为理工学院,下设土木系、化工系、数理系、机械工程系。抗战胜利后,台湾中央大学准备复员南京。

1946年11月,台湾中央大学在南京四牌楼复校开课;工学院仍设7系。

建国初期

历史沿革

194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中大校长周鸿经奉命迁校。但中大教职工普遍对国民党丧失去信心,多数教授决定留在南京。周鸿经弃职离校后,中大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持下先后组成应变委员会、临时校务委员会维持校务、保护校产,准备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

1949年4月1日,南京爆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游行,遭到军警镇压,中大两名学生遇难。4月23日,解放军开进南京,军管会派赵卓到中大接管,宣布由梁希主持校务。8月8日,中大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两字),潘菽任校长。

1950年,安徽大学土木系和艺术系并入南京大学。

这一时期,全校各学院的教学规模处于维持状态,只有工学院仍有一定发展。

1949年,工学院由钱钟韩任院长,仍设7个系共47名正、副教授。全校1949年有学生2363人,其中工学院634人,1951年全校本科生共2545人,其中工学院976人,占全校的38%,是当时学校最大的学院。

1952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开始了。在南京,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机工程系以及农学院食品工业系共6个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以及江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和食品工业系,成立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名为南京工学院。

1952年至1953年,又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工学院等校部分专业先后并入。

1952年底,南京工学院设建筑系、机械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电信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食品工业系共7个系及基础课教研组,开设10个本科与10个专科专业,有教员265人、学生1948人、正副教授87人,时在南京是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考虑到国家工业建设和工学院发展的需要,经南京大学、金陵大学联席会议决定,将原南京大学的四牌楼本部作为南京工学院的校址。院系调整后,南京工学院就开始招收研究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117人。

校名系科数(专业数)学生数教员数校名系科数(专业数)学生数教员数南京工学院7(23)1948265华东水利学院4(8)102261南京大学13(28)1772254华东航空学院245352南京农学院5722145南京林学院3(4)23620南京师范学院6638106

南工路

1954年,电信系更名无线电系,电力系合并机械系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更名为动力系。

1957年,机械系扩分为机械一系(机械工程系)和机械二系(农业机械工程系)。

1958年前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体育等教研组合组为基础课部,1961年更名为基础科学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力进行工业基础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全院师生艰苦奋斗,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全国高校都在进行全面学习苏联的教学改革,南京工学院在深入学习苏联的同时坚持中国的实际进行创新,建筑系和无线电系提出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深受兄弟院校好评。在教学改革中,南京工学院增建实验室,调整系科结构,增设了一批新专业。机械工程系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机械、电子精密机械和电子设备结构专业,主编了中国第一本机械类教材《机械原理》。

1956年至1960年间,南京工学院陆续分出多个系科,组建或参建了4所高等院校。1955年,中央高教部决定将无线电工程系西迁成都,与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相关系科共同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经系主任陈章、院长汪海粟和江苏省委的努力争取,1956年周恩来总理决定无线电系调出19名骨干教师参与组建成电,其余停迁。

1958年,化学工程系划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同年,食品工业系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

1960年,以机械二系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次年迁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

文革以后

九龙湖校区平面图

1978年,南京工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开始由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同年12月,东大浦口校区奠基,并于1990年9月投入使用。

1991年,东大作为国家教委的改革试点,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993年,东大又在全国高校中最先进行招生及奖学金制度的改革。

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12月,东南大学入选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

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2001年2月,东南大学被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2月,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6年,占地3700亩的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浦口校区被用作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址。同年,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7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2012年,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同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确定共建东南大学。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5月,加入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9月,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同月,东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被列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1月,东南大学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院楼

2018年10月,东南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东南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同月,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东南大学共有7个项目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5项大奖,作为参与单位获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通用项目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七,江苏第一。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

2020年3月2日,获准建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3]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0年12月29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成为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7]

东南大学

学科建设

李文正图书馆

截至2018年1月,学校设有30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

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东南大学共有31个学科参评,12个学科进入A类。评估结果是A+的学科5个、A的学科1个、A-的学科6个。东南大学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位列江苏高校第一。

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等五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

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评估结果为A-。

截至2017年11月,东南大学进入ESI学科排名的学科数增至11个,分别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其中,“工程学”位列全球第34位,“计算机科学”位列全球第37位,均位居全球前1‰。在2016年9月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ARWU-FIELD)中,东南大学“工程学”位列全球第20位,中国大陆第5位。

??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不分设二级学科)

1.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3.建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4.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5.生物医学工程(不分设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5个)

艺术学,热能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3个)

东南大学校徽

新材料及其应用(主要依托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新能源发电与利用(主要依托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医学技术、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14个)

哲学、数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

??博硕士学位授予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0个)

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网络空间安全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9个)

东南大学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5]

??学科评估

学科代码及名称得分全国排名学校代码及名称得分全国排名0831 生物医学工程9310823 交通运输工程9111301 艺术学理论8610813 建筑学8920834 风景园林学802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8920814 土木工程8630833 城乡规划学833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854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805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816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07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79110101 哲学7613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80130808 电气工程7313院系部门

??院系设置

院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体育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东南大学数学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东南大学物理学院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东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参考资料:

??附属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榴园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华宁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江苏东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东南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江苏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东大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0年4月,东南大学有专任教师299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69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021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7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166人。有两院院士1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5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2018年,50人次入选2018-2022年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10人次。

学校共有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7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2018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周锡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樊和平等四人受聘为东南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6]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共13人)齐康韦钰吕志涛钟训正孙忠良孙伟张耀明黄卫程泰宁李幼平缪昌文张广军王建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陆祖宏(1995)洪伟(1996)尤肖虎(1997)王志功(1998)王炜(1999)戴先中(1999)吴柯(2000)崔一平(2001)王建国(2001)崔铁军(2002)顾忠泽(2002)熊仁根(2002)谢维(2003)黄庆安(2003)徐宝文(2004)田玉平(2004)赵春杰(2005)颜震(2005)李爱群(2007)顾宁(2007)徐春祥(2007)邹国棠(2007)张志珺(2008)陈云飞(2009)高西奇(2009)顾忠泽(2009)孙长银(2011)叶继红(2011)张闻(2012)刘加平(2012)沈宝龙(2012)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

截至2017年4月,东南大学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6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3个):建筑学、城市规划、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方向)、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医学影像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结构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自动化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团队、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团队、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实践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道路与桥梁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课程(40门):数字信号处理、微机系统与接口、电工电子实践课程、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大学英语、信号与系统、机械设计、大学语文、交通规划、大学物理(工科)、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实验(工科)、筑结构设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机械制造实习、电机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综合电子系统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工程合同管理、电子电路基础、唐宋诗词鉴赏、建筑设计、双语物理导论、土木工程施工、数字系统课程设计、传感器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8个):电子电工实验中心、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道路交通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信息与电子专业实验中心等。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2个):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实验区、吴健雄学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强化创新实践的工程人才培养实验区、机械动力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土建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交通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医工结合长学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研究型大学控制类工程师创新培养实验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实验区。

??学生成绩

2014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24项,成绩位列来自世界各国高校7000多参赛队中第二名。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1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并捧得“优胜杯”。201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10个一等奖和8个二等奖,一等奖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

2016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国家级特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TI杯)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TI杯”;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级一等奖,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高教杯”。学校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东南大学曾两次夺得总分第一、捧获“挑战杯”,是京沪两地以外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高校。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栖霞)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截至2015年1月,建有创新创业载体达20余万平方米,在园企业300余家,毕业企业1000余家,已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2006年6月创建的东南大学学生创业中心,已构建了包括学生创业基金、创业导师、创业培训等特别服务体系,办公载体面积达8000平方米,学生创业企业80余家已入驻创业。2010年10月被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10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3年1月,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当选为“江苏省大学科技园联盟”首届秘书长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月,学校自2007年起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1599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411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82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1006人,已毕业458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

截至2017年4月,东南大学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813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313人,占总人数的72.4%,留学研究生495人,占学历留学生比例37.7%,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全省第一。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


参考资料

1.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名单 [引用日期2019-07-09]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 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的通知 [引用日期2019-07-09]

3. 复旦、山大等多所高校获准建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引用日期2020-03-03]

4. 东南大学重点学科情况 [引用日期2019-07-09]

5. 学科建设 [引用日期2019-07-09]

6. 东南大学发力文科建设,首聘四位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引用日期2019-07-09]

7. 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成立 [引用日期2021-01-04]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热爱yyym、醋美沙朵美、雨生111、周在郭里、古郡阿坤参与编辑。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